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2月3日) ? 详情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2月3日)
发布时间: 2010-03-22      来源: 市政府办
【字号: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在广元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广元市人民政府市长 马 华
2010年2月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特殊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万众一心、超常努力,化危为机、克难奋进的一年。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以及“7·16”特大洪灾等严峻挑战,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加快”工作大局,突出“提速加快、又好又快”主基调,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重大机遇,切实增强前瞻性,牢牢把握主动权,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呈现出重建全面加快、经济止滑提速、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干群感恩奋进的良好局面。

  ——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灾后重建项目累计开工5005个、完工3395个,分别占规划总项目的79.4%、53.8%;完成投资724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9.3%。

  ——经济增速创建市以来新高。全年生产总值270.48亿元,增长15.2%,增速居全省第五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5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增长66.1%,增幅居全省第二位。

  ——固定资产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9.07亿元,增长158.1%,投资总量相当于建市以来前21年的总和。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13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增长2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3482元、增长10%。累计投入83.7亿元,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八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一、坚持优质高效,灾后重建全力推进

  按照民生优先、着眼长远发展的原则,灾后重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受灾群众逐步实现从“过渡安置”到“安居安定”的重要转变。

  民生项目重建加快推进。在全省地震灾区率先开展安置工作,10.57万名因灾失地群众在去年3月底前基本安置完毕。4436户农村特困户住房重建在全省率先完成,创造出贫困村灾后重建“广元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在地震灾区全面推广;集中开展“春风行动、夏季战役、秋季决战” 三大农房重建战役,农房重建基本完成,19.6万户农房重建户搬入新居。探索出“群众自主建、业主联合建、统筹还房建、单位组织建、政府组织建”等城镇住房重建模式,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开工99.5%、完工98.8%;除青川县城外,城镇住房重建开工98.7%、竣工54%。3450个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开工71.1%、完工41.2%。学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重建项目分别开工97.8%、84.9%、71.3%,分别完工77.5%、63.3%、27.5%;福利院、敬老院、残疾人康复机构等重建项目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功能比震前规划提前10年以上。

  基础设施重建进展顺利。177个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开工85.3%、完工50.3%。广元机场顺利复航,开通至北京和杭州两条航线。受损电力、通讯设施全面恢复。15个国省道和主要干线公路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并竣工9个;完成6800多公里农村公路恢复重建。新建农村沼气池5.53万口。完成223座震损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成饮水工程7537处、解决38.19万城乡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城镇体系灾后重建项目开工89个、完工7个,市城区道路整治、万源新区路网建设、西湾爱心水厂、澳援嘉陵江大桥等一批重点市政项目加快建设。

  产业重建成效明显。2424个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项目开工91.4%、完工71%。农业恢复面达100%,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助农增收还贷行动”。464个工业项目纳入重建规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7位,同比上升12位。以旅游、商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恢复。灾区产业布局逐步优化,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重建有序开展。34个生态重建项目开工21个,完成森林植被恢复25.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6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面3.45万亩。35个防灾减灾项目开工7个,完成8处堰塞湖一期治理,整治4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对口援建效果显著。浙江、黑龙江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我省自贡、泸州、攀枝花、宜宾等市坚持真情援建、优质援建、高效援建,745个援建项目开工709个、完工387个,到位资金91亿元,完成投资52.48亿元。

  二、坚持爬坡奋进,经济发展提速加快

  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着力强化工业主导,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努力扩大项目投入,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经济运行态势逐步实现从“止滑回升”向“提速加快”的重要转变。

  三次产业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2.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1.59亿元,增长2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49亿元,增长13.3%。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74.76亿元、增长26.9%,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6%,首次超过农业。能源、金属、电子机械、建材、农副产品五大板块实现增加值50.18亿元,增长23.7%。川浙合作产业园、川黑合作产业园、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医药工业园以及各县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初具规模;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按“一区四园”完成规划,开始启动建设;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落户我市。全力扶持启明星铝业等重点企业复产达产,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1.39亿元、增长28.6%。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69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6个)、竣工242个,工业投资完成80.82亿元、增长62.8%。现代农业稳步推进。新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1个、生态小康新村205个。六大特色种植业不断壮大,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助农增收效果明显。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8.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4%。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8.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7.2亿元。商贸旅游加快发展。编制完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等工程,新建农家店 878家。“中国·广元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力开展“剑门蜀道旅游年活动”,成功举办中国·广元红色旅游发展大会和中国蜀道·广元国际论坛,全面启动蜀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工作,剑门关、千佛崖、昭化古城、唐家河等重点景区加快建设。全年接待游客51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24亿元,分别增长32.6%、44.3%。

  项目投入强劲突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732个、增长130.3%,竣工867个。完成重点项目投入166亿元、增长246%。亭子口水利枢纽、兰渝铁路、苍溪航电枢纽、澳源体育中心、广元火车站等一批项目顺利开工。广甘、广南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广巴高速公路元坝至普济段和广陕高速公路临江至瓷窑铺段建成通车,领航科技20万吨球墨铸铁管、油气勘探、海螺水泥一期等项目均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四川与西北500千伏直流联网工程、长虹欣锐电源一期、旺苍卢家坝120万吨旋窑水泥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嘉陵江广元港、上石盘电站暨壅水工程、821电解铝异地新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新规划项目421个,总投资1058亿元。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全市流转土地57.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4%;集体林权制度、水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出台;统筹城乡劳动保障试点效果明显,苍溪12.8万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73.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税制度、扩权强县、国企改革和园林、医药卫生体制等重大改革有序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年末贷款余额196.35亿元,增长47.6%,贷款增幅首次超过存款增幅。以市投资集团为基础的综合性投融资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大力支持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36.67亿元、增长19.2%,占GDP的比重达到5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9%。深化浙广合作、九广合作和市校合作、厅市合作,强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投资45亿元的油砂开发综合利用等432个项目,到位市外资金138亿元、增长69%。引进银邦矿业等7家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实现1.86亿美元,增长41.1%。外派劳务255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3亿元。

  低碳经济率先启动。成功举办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国际论坛。大力发展天然气、水电、沼气等清洁能源,启动年产50亿立方米的气田开发规划,投资10亿元的“气化广元”项目开工建设。发展民用天然气1.2万户,完成251户企业煤改气,气化率由53%提高到63%。节能减排有序推进,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分别削减550吨、480吨和620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6%,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4天,市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我市被评为全国首批“低碳中国贡献城市”。

  三、坚持民生优先,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和谐广元建设,城乡公共服务逐步实现从“发展滞后”向“跨越发展”的重要转变。

  民生工程深入推进。省下达的63项和市确定的49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全面落实农房重建补助、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救助、就业促进、因灾主要劳动力遇难或伤残家庭救助以及粮食、农机、家电下乡补贴等惠农政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城镇养老保险参保31.1万人,5.51万名退休(职)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加156.1元。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受灾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低保,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全部纳入五保供养,免费救助地震伤残人员2129人。财政多方筹措资金,为全市优抚对象每人发放慰问金300元。切实抓好就业工作,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8年的4.93%下降到3.9%,处于近五年最低水平。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建设安居房10729套、廉租房4776套。城区新建3座CNG加气站,汽车“加气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加强“四保一储备”,扎实抓好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工作。严格执行移民政策,切实做好亭子口等库区移民工作。新解决5.9万名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川北职业教育基地加快建设,教育园区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四川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新校区加快建设。农村学校“四改一加强”工程取得明显成效。3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3.54万名普高学生享受生活补助,3.45万名中职学生享受每年1500元生活补助,2000余名贫困大学生享受助学金。高考本科上线6207人,创历史最好水平。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得到落实。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达到33.4%,专利申请达到196件、增长38%。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23.5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6.1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广播电视中心及千佛崖保护与开发等项目加快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建设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个千分点,地震伤亡人员再生育工作成效明显。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有效开展,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国防教育深入开展。体育、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气象、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社会管理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得到加强,举办了民兵救援集结、反恐等演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平安广元建设全力推进,“大调解”工作格局初步建立,信访工作成效明显。四县三区全部通过省“无毒县”和“无毒害县”验收,实现了非正常上访“零进京”、到省“零集访”,信访工作获得全省第一名,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7%。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9.7%、10.6%、21.9%和4.5%,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城乡面貌明显好转,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审计、保密、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人防、双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年中,市人民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的联系,认真接受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7件、政协委员提案212件,办结率达100%、满意度达97%以上。扎实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100多件次,60个参学单位班子测评满意率达98%以上。狠抓行政效能建设,着力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三项制度”,行政审批承诺提速46.82%,办理提速95.68%。干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了新提高。

  各位代表,面对特殊的困难和挑战,我市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令人振奋的成绩,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爬坡破难、锐意进取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特别是援建省市和地区真情帮扶、无私援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援建省市和地区、驻广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我们清醒地看到,长期制约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现在又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一是保持投资持续增长难度较大,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后需要新的投资支撑。二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外需不足、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扩大再生产积极性不高。三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四是地震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艰巨。五是大中专毕业生和新成长劳动力规模较大,特殊群体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严峻。六是政府系统少数干部还存在工作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现象,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任务

  2010年是我市灾后重建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奠基之年。广元当前正处于灾后重建决胜期、经济发展关键期、发展动能积蓄期。综合分析宏观形势和我市实际,虽然困难和挑战不少,但希望和机遇更大,加快发展我们充满必胜信心。信心来自于总体趋好的政策环境。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同时国家和省上还将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发展的支持,我市正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信心来自于日益增强的发展后劲。今年要完成重建投资375亿元,投资拉动作用依然强劲;震后实施的42个投资过亿元资源转化项目,将相继建成投产,支撑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阶段,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信心来自于全市人民的感恩奋进。在历史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广元人民铸就了愈挫愈勇、感恩自强的崭新时代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搬不动的山,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有了这种精神,就一定能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就一定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省“两个加快”大局,按照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的部署,坚持“五个一”基本思路,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工作基调,突出“三个着力”,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开放合作,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改善民生,确保“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努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打下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灾后重建9月底前完成投资和项目85%以上,年底前完成投资90%以上、完工项目92%以上;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8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50元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今年,市人民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致力于“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抓紧抓好民生项目重建。确保春节前受灾农户全部住进永久性住房;5月底除青川县外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年底基本完成学校、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以及乡镇卫生院重建;加强地震伤亡人员家庭再生育服务,提高“三孤”人员生活水平,抓好地震伤残人员康复工作。做好心理抚慰工作。进一步加大“助农增收还贷行动”力度,确保广大农村受灾群众安居乐业。

  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加快城镇重建, 9月底前青川县建成县城基本框架,形成基本功能,其余县区基本完成重建主体任务。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 9月底前基本完成恢复重建。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和农村电力、道路、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农村公路3500公里。完成271座震损水库、66公里堤防除险加固工作。

  促进产业重建和生态恢复。规模以上受损工业企业复产率达到99%以上,农村产业恢复重建完成85%以上,加快服务业恢复重建。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推进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建立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实施10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项治理,全面完成堰塞湖后期治理工程。加强地震、气象、水文监测预报工作。

  深入推进对口援建工作。加强对口援建协调服务,加快援建项目建设进度,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机制。促进援建双方在产业投资、园区建设、商务贸易、劳务开发等重点领域开展长期合作,推进对口支援由“三年支持”向长期合作转变,由“输血帮扶”向“造血提升”转变,由“硬件援建”向“软件支持”转变。

  二、致力于巩固投资规模,继续狠抓项目投入

  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围绕建设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亭子口水利枢纽、嘉陵江广元港、兰渝铁路以及广巴、广陕、广甘、广南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广巴高速全面竣工、广陕高速半幅通行。加快干线公路建设,确保国道108线广元至剑门关、金子山至青川县城公路等建成通车。积极争取成都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广巴铁路扩能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尽快开工。加快广巴铁路市区段改线、绕城北环线、广元客运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度。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全力推进一批支撑作用强、带动作用大、辐射范围广的重点项目,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加快长虹欣锐电源二期、海螺水泥一期、高力水泥、攀成钢120万吨焦化一期、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市商展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大澳源嘉陵江大桥、澳源体育中心、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广电中心、万源新区路网等重点市政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油砂开发及综合利用、昭化电站、上石盘电站暨壅水工程、中方制药、泡沫铝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切实推进九龙山—龙岗西天然气净化厂、821电解铝异地新建、中核集团2×30万千瓦劣质煤发电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强化对宏观政策的研究,着眼于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和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催生并储备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优势项目和民生项目,尽可能地挤进国家和省规划盘子。

  加强和改进项目管理。深入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审批时效。加强招投标管理,认真执行建设标准,严格项目程序。逗硬落实资金管理制度,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强化资金综合平衡,注重资金统筹调度,切实提高投资绩效。完善“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抓好建材质量和价格监管,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港澳特区援助资金、捐赠款物、“特殊党费”管理,坚决防止截留、挪用、套取资金和其它腐败现象发生。

  三、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夯实产业支撑

  强力抓好工业提升。围绕“四个百亿工程”,着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一是狠抓园区建设。切实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努力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加大项目引进力度,积极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推进广元经济开发区规模快速扩张,加快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实现川浙合作产业园、川黑合作产业园、塔山湾产业园、医药工业园由“基础设施建设大工地”向“项目建设大工地”转变,进一步加快推进油砂工业园、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和各县区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支持青川竹园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申报。工业园区新开发面积15平方公里,新入园项目150个以上。二是扶持重点企业。因企制宜,分类培育,积极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全年新培育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3户、5—10亿元企业2户,工业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0户以上。切实抓好小企业上规模工作,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突破300户,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25%以上。三是培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能源、金属、电子机械、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推动产业成链发展、关联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五大工业板块力争实现总产值250亿元,增长40%。四是推进创新突破。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体制、组织和管理创新。依托081电子集团、长虹欣锐、广旺集团等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广运集团、川煤广旺水泥、海天实业等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着力加强工业品牌建设,争取实现国家级品牌“零”的突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4.7亿元、增长24%。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做好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六篇文章”,进一步夯实“三农”基础。一是继续抓好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新启动建设200个生态小康新村,扎实抓好2个省级示范片、6个省级重点推进村、1个市级示范片的建设。二是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启动建设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5个畜禽生态养殖小区。提升已建成的2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发展畜牧、林业、果蔬三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红心猕猴桃、茶叶、黑木耳、核桃、烤烟、油橄榄六大特色种植业。加强“广元七绝”资源整合和品牌创建,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品牌。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12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标准化农田10万亩,实施金土地工程10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口。新增有效灌面4万亩、节水灌面3万亩。五是认真抓好劳务经济。培训农民工10万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8亿元。六是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力争国家和省在广元建立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整体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争取国家、省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加大以工代赈等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农村扶贫开发水平。切实解决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5.7亿元,增长3.5%。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构建“大市场、大卖场、大休闲、大物流、大旅游”格局,着力建设辐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商贸物流旅游中心。一是加快建设大市场。建成川陕甘农产品批发市场,改扩建南河小商品市场等3个专业商品市场,建成标准化蔬菜市场4个,改造农贸市场50个。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95%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二是加快建设大卖场。加快打造东坝新区商贸金融中心、老城商贸购物中心和万源新区商贸中心为重点的大卖场,加快推进利州购物广场、永隆商城、城市之鑫和鼓楼商场等商业场点建设。三是加快建设大休闲中心。积极打造休闲娱乐、特色餐饮、民俗风情等10条专业特色街区,不断提升旅游休闲业态。四是加快建设大物流。积极构建以“一园”、“两港”、“四物流中心”、“四配送中心”为骨架的大物流。五是加快建设大旅游。加快打造剑门关蜀道、川北旅游环线、川陕苏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线路,大力推进蜀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工作,积极推进剑门关、唐家河、鼓城山、明月峡、天曌山、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创国家4A级景区、剑昭景区创国家5A景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8.3亿元,增长10%。

  继续推进低碳发展。围绕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和低碳消费等重点,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创建“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一是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深入推进“气化广元”工作,加强煤改气、柴改气、电代煤等工作,加快规模以上企业、市城区“五小”企业煤改气步伐。大力推广沼气技术,积极发展农村小水电,大力探索和推广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大力开发低碳技术。积极推广洁净煤技术,推广使用低硫低灰优质煤。强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的技术攻关,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工作。万元GDP能耗下降5.3%,化学需氧量削减400吨、氨氮和二氧化硫分别控制在2500吨和38000吨以内。三是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着眼节能环保,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创建一批“三废”综合利用先进企业。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实施一批低碳项目。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容量,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53.1%,城区绿化率达到39.6%。四是大力倡导低碳消费。深入开展低碳经济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活动,积极推进节能小区试点,倡导环保节约的消费方式。

  四、致力于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和谐广元建设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扩大消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菜篮子、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十大民生工程”,民生工程计划投入62.9亿元。着力办好10件实事,集中解决边远山区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以及市城区交通拥堵等问题。

  努力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开发就业岗位,深入推进专项就业援助行动,大力推行“七位一体”农民工工作模式和“1+4”城乡就业模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做好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工作,按时足额兑现参保人员待遇。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1万人。整合城乡医疗保险管理资源,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积极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工作,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完善临时救助制度,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38%,城镇“三无人员”自愿集中供养的全部纳入集中供养。

  大力发展医药卫生和人口计生等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切实抓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达到1.8万人。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爱留守儿童和学生。加快发展老龄、残疾人事业,启动建设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完善经济社会运行监测工作机制,认真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

  加快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高中教育课程改革,落实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打造川北职业教育基地。加强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深化市校科技合作,加快“三网融合”和广元数字城市建设步伐。广泛开展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农家书屋覆盖到50%以上行政村。实施文化环保工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修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22个,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1227个点。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建成大众运动健身场所170个。同时,进一步加强“双拥”、国防、民族宗教等其它各项工作。

  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分析和把握,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维稳工作责任制和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社会矛盾。切实加强群众工作,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大接访、干部大下访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高度重视移民工作,着力抓好移民后期扶持和新建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广元”建设,深入开展“无邪教乡镇”创建活动,争创国家和省“无毒害市”。全面落实企业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整治和监管力度,杜绝发生重特大事故。全面加强质量监管工作,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市场价格监测,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五、致力于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规划编制步伐,不断完善城镇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积极推广统筹城乡劳动保障苍溪试点经验。努力促进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化政府机构、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等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和重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强力推进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达到52%以上。

  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着力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坚持引进内资和外资并举、工业主导和三次产业并重、大中小项目齐上,不断开发特色招商项目,最大限度地激发投资商的投资热情。充分抓住沿海地区加快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积极构筑优势承接平台,充分运用产业招商、以商引商、援建招商、感恩招商等多种方式,狠抓一批重大项目。认真办好“女儿节”和21届“西交会”。切实抓好已经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65亿元以上、增长19.5%以上。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向南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向北延伸对接关中天水经济区,不断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交流合作。继续深化“浙广合作”、“九广合作”,深入推进与对口援建省市和地区的合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六、致力于提升财力保障和金融服务水平,全面加强财税金融工作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坚持公共财政基本取向,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出。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国库管理、非税收入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强化预算管理约束。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圆满完成预算收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夯实财源基础,促进财政稳定增收。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防范财政风险。

  切实做好金融工作。坚持银政企联动,促进金融进一步加大对灾后重建、“三农”、重大项目、优势产业、中小企业和民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做强市级投融资平台,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继续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村保险覆盖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确保全年新增贷款余额超过60亿元。

  七、致力于提升行政能力,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勤政为民,建设服务政府。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动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和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切实增强法制观念,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提升依法履职水平。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强执法队伍管理,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健全公共决策听取群众意见制度,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集体审定及实施后评估制度。不断提高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质量。

  坚持务实高效,建设效能政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三项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追究,切实增强政府行政绩效,进一步强化执行力、提高公信力。

  坚持廉洁从政,建设清明政府。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述职述廉制度,严格执行廉政承诺,着力加大监管力度,努力营造为政清简、政治清明、作风清新、为官清廉的良好风气。

  各位代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弘扬红军精神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聚精会神搞重建,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全面完成重建任务、加快建设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而努力奋斗!

附件:

名词解释和说明

  1、“五个一”基本思路: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决定,加快把广元建设成为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要坚持“五个一”基本思路:坚持一个总体取向,即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一个发展方略,即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一个发展战略,即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坚持一个发展路径,即低碳发展;坚持一个发展主导,即突出工业主导。

  2、三个着力: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决定,建设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要突出“三个着力”工作重点:着力建设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枢纽;着力建设辐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商贸物流旅游中心;着力建设能源、金属、电子机械、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旅游、职教“七大板块经济”。

  3、低碳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4、四个百亿工程:2010年我市工业要力争实现的四个重要目标,即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完成工业总投资突破100亿元,食品饮料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广元经济开发区园区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5、为民办10件实事:(1)积极扩大就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900人。(2)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全市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安居房)8000套,新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房源6000套,其中:市城区新开工3500套,新增房源3000套。(3)实施市城区治堵保畅工程方面。打通浩口至皇泽寺、电子路北段至将军桥道路,贯通九华岩至南河滨江北路,完成西滨道二段建设、兴安路延伸段建设;基本完成南河四号大桥和嘉陵江澳援大桥建设,建成市城区人行过街天桥5座。(4) 关爱弱势群体方面。新建3个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厅,30个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新建6所农村中心敬老院;建成农村留守学生之家100所;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分别至130元、52元。(5)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全市完成65条背街小巷整治,其中:市城区完成25条;确保背街小巷路灯照明率达到90%以上。(6)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方面。建成10000亩市城区调节蔬菜基地,其中建成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1000亩;完成广元市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二期工程。(7)解决“就医难”方面。新型农村医疗参合人数新增40000人,参合农民受益面增加10个百分点;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报销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封顶线分别达到6倍。(8)城乡供水保障方面。建成西湾水厂一期工程并投入运营;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5万人。(9)山区交通建设方面。建成通乡水泥路(油路)1500公里,建成通村公路2000公里,其中:通达1000公里,通畅1000公里;建成农村小码头6个、渡改桥4座。(10)开展全民健身方面。全市建成大众运动健身场所170个(其中:农民体育工程156个),新建全民健身路径7条,向市民免费开放体育场馆55万人次以上。

  6、“广元经验”:我市贫困村灾后重建工作受到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充分肯定,并作为经验在地震灾区广泛推广。其主要内涵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长短结合、提升质量”的规划原则,“安居优先、基础为主、产业支撑、整村推进”的建设模式,“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牵引、统筹推进”的推进机制,“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自主建设、互助合作”的重建精神,“注重质量、强化管理、民主监督、阳光重建”的监管方式。

  7、“四位一体”监管模式:围绕“廉洁、安全、质量、进度”,采取市委巡视督导组和市重建委督查督导组督导、纪检监察部门检查、审计财政部门监管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特邀监察员监督的监管方式,对重建项目和资金进行全方位监管。

  8、“一园”、“两港”、“四物流中心”、“四配送中心”: “一园”即下西物流园区,“两港”即广元机场航空港和嘉陵江广元港,“四物流中心”即上西、宝轮、苍溪和旺苍物流中心,“四配送中心”即朝天、元坝、剑阁和青川配送中心。

  9、广元七绝:是指具有广元特色的七大优势农产品,包括苍溪红心猕猴桃、米仓山牌富硒富锌绿茶、青川黑木耳、朝天核桃、苍溪雪梨、剑门关豆腐、广元油橄榄。

  10、“七位一体”农民工工作模式:包含基地—订单—培训—鉴定—就业—参保—维权等内容的农民工一体化工作模式。

  11、“1+4”统筹城乡就业模式:围绕促进就业的目标,实施以培训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企业为载体、以创业为动力的统筹城乡就业模式。

  12、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四川省唯一的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也是全市第二个“国字号”工业园区。该园区选址位于元坝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制造业。

  13、三网合一: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14、无毒害县(市区):无新滋生的吸毒人员;现有吸毒人员戒毒巩固3年以上;无制、贩毒活动;无非法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活动;无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活动。

  15、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我省在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针对藏区学生实施的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